公益,起于感性,成于理性,不变的是信念

2019-07-30上海志愿者

“一开始也没想太多,就是想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做些事情。慢慢的,看着一间间再生电脑教室建起来,孩子们变得快乐,甚至学会了一技之长,自己内心满满的都是成就感。”说起这个发起于20093月的“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公益项目,上海众谷公益青年发展中心理事长、项目发起人张斌峰表示,自己只是想做一个撬动公益的小小支点,让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也能够分享城市的教育、教学设备等资源。

 

被“刺痛”,走上志愿公益路

2007年,张斌峰“脑袋一热”,参加了“重走中国西北角”大型公益采访行动,几乎把大西北的贫困偏远乡村走了个遍。“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乡村学校还是和当初自己上学时的情形差不多。”破旧简陋的乡村学校、坚守却无助的乡村教师、求知欲望强烈的乡村孩子,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张斌峰的内心。之后他毅然辞职,成为一名职业公益人,发起“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公益项目。这一项目主要通过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废旧电脑等电子设备,由专业机构进行规范再生,在贫困乡村学校建起电脑教室,从而形成“环保、公益、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益”模式。“在上海,大多数废弃电脑经过再生处置之后,还能够有35年的使用寿命。”张斌峰及他的志愿者团队希望通过废旧电脑的再生处置,帮助更多的乡村孩子学会使用电脑,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没有数字鸿沟的未来。

 

让乡村孩子也有飞翔的翅膀

2009年,张斌峰及他的团队在安徽省利辛县建成第一间电脑教室。如今“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遍布甘肃、云南、贵州等全国24个省份的118所初中、小学,以及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4省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福利爱心机构。张斌峰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全程参与每一间再生电脑教室的建设。“我们会根据学校孩子的数量确定电脑教室配置,至少保证每两个孩子能够使用一台电脑。”在教室建成后,志愿者团队还会继续提供热线电话指导,课件支持,软硬件维修及升级,替换收回并环保处置无法使用的报废电脑等服务。

2012年,为湖南省安乡县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电脑教室,给张斌峰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这所学校里只有一位后天失聪的陈老师,全校80多位学生大多数是聋哑人和轻度智障,从来没有接触过键盘、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在电脑教室启用三个多月后,老师给张斌峰“报喜”了。老师开心地告诉张斌峰,自从有了电脑教室,每次上电脑课,孩子们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来敲门。一名姓邓的同学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知识设计了一款“手语连连看”的小游戏,并且荣获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愿意用一辈子坚守公益

经过7年的努力,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接收及综合性处置来自社会各界(479家单位、企业和584个家庭)捐赠的废旧电脑及周边电子产品达39800多台,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人数也达到了384人。在全国143个“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里,电脑“复活”了、知识“延伸”了、公益“传递”了,累计超过55600位乡村师生及城市弱势群体受益。

“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公益项目已经成为一个环保和公益效应明显、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爱心企业与受助学校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公益项目,并先后荣获了上海创新性志愿服务受资助项目、上海市十大环保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全国十大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但在张斌峰及他的志愿者团队心中,这些荣誉带来的成就感远不及看到从未触碰电脑的孩子,经过半小时培训就能打出一篇短文的惊喜和感动。为了这份惊喜,他们愿意用一辈子坚守“公益,起于感性,成于理性,不变的是信念”这样一份志愿公益理念。

如今,“让闲置电脑陪乡村孩子一起精彩!让爱,忠实地、有创造性地传递!”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每个“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志愿者心中最炽热的理想和信念。(上海市文明办供稿)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