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张心亚助残工作室

2019-08-05上海志愿者

一、组织简介

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领衔人张心亚和30名志愿者,为160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教育、康复、文艺、特奥、法律、技能、社会共建与社区融合等七大类项目的志愿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温馨的平台,至今已有21位智障人士走上了工作岗位。2012年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以来,已累计志愿服务近三万小时,人均志愿服务近1000小时。

工作室曾获全国“四个100”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4-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上海市先进集体、虹口区优秀志愿服务品牌、虹口区爱心公益奖等。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曾来访视察,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也对工作室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主要事迹

星期四,“曲苑”里的阳光之家传出学员们的欢笑声。这一天是阳光之家的“活动日”,没有特别的课程安排。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活动室内聊天,志愿者张心亚则被几名学员围着,不时有学员喊着“张老师”,希望张老师到他们那里,和他们“抱抱”、说说话。

作为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的元老级志愿者,2005年,张心亚带着孩子第一次来到阳光之家时,阳光之家内只有16名智障学员,“当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群自闭、自卑,没有笑容的孩子,他们有的低头抚弄自己的衣服,有的怯怯地看着自己。”张心亚说,“那时我就想,他们需要得到特别的关爱和呵护,于是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张心亚每周都会到阳光之家做志愿者,教学员们唱歌和画画。对她来说,阳光之家里的53名学员都是她的孩子,她叫得出他们的名字,熟悉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和才艺本领。工作室成立之初,要面向社区所有残疾人士时,平时很少接触其他残疾人的她一度觉得心里没底。“一开始打交道,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做到了礼貌客气,但总觉得有距离。”张心亚明白,做好服务工作,一定要融入这个群体。平日交流时,她总是留意大家的烦恼和困惑。

在阳光之家,张心亚有着多重身份,有时候,她是位调解员。“在这个‘家’里的孩子会耍点小脾气,打闹哭笑是经常的事,这个时候就得耐心询问原因,做好调解工作。”在课堂上,她是名辅导员,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念古诗,并进行各种特奥训练;在生活上,她需要做保育员,教会孩子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对于重度智障的孩子,某一个动作可能需要手把手几十遍、几百遍地去教。”张心亚说,“但我们不会厌烦,我们就是要他们相信:‘你行,我也行’。”同时,张心亚还和其他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到各个社区居委演出、义卖,还带他们到敬老院和共建单位去联欢、去慰问,让孩子们懂得,要感恩,要回报。

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后,聚集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成员,这支助残志愿者队伍中既有共产党员、民主人士、居民,又有在职老师、团队领袖、退休人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遗产古本易筋十二势传承人、医生、律师、摄影师,每一个人都在热情地、尽心尽责地为残障人士服务着。

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的施虹飞老师为了帮助孩子们康复,自掏腰包买来了口琴,在阳光之家成立了口琴学习小组,从识谱开始教起。如今,阳光之家的口琴小组已经发展成为了小乐队,可以通过口琴、电子琴、爵士鼓多声部演绎乐曲。小乐队的演出也成了阳光之家接待来访客人的保留节目,学员们在音乐世界里找到了快乐,也通过展示才艺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在助残工作室里,像施虹飞这样的志愿者有许多,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爱心,关心智障学员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帮助智障学员进行康复。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残疾人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回馈社会,用自己的才艺为社区居民服务,用优美的歌声和舞姿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欢乐与温暖。残疾人身残志坚、心灵手巧,各种手工艺品让社会大众赞不绝口、竞相购买。“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的各项助残服务,得到社区各界及残障人士的认可与好评。

张心亚说:“带领这些孩子,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看到越来越多孩子,通过康复练习、简单劳动培训,就业指导身体强壮了,变得开朗、有礼貌,这几年还有20人通过招聘成为社会单位职员,大家都感到开心和幸福。”(上海市文明办供稿)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