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华东理工大学“垃圾银行”环保实践与科普志愿服务项目

2021-04-01上海志愿者

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在这一领域,华东理工大学“垃圾银行”环保实践与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10年,参与志愿者1800余名,累计回收垃圾1.2万余斤,减少碳排放28.81吨,组织实践活动187次,影响了34000余名师生。

践行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近4亿吨生活垃圾,并以每年5%-8%的速度递增,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为改变民众随意投放垃圾行为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垃圾银行”项目应运而生。项目以“前端分类回收+末端综合利用”为理论指导,制定了“垃圾科普—分类存放—上门回收—投送处理—积分兑换—再回收”等6项行动流程,实现了校园可回收垃圾的高效回收利用。近年来,该项目开启“互联网+垃圾回收”新模式,师生可通过“环保盒子”小程序实现一站式精准服务。

播撒环保种子、共建美好家园

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垃圾银行”将环保种子向社区扩散、向课堂延伸,向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参与者。10年来,共组织社区垃圾分类科普宣讲52次,摆摊活动141场,覆盖上海10余个街道社区,超13000人次受益;在3所小学开展165堂环教课,受益学生超2000人次;在线上发布232篇科普文章,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垃圾分类意义,助力环保行动。

科技助力环保、共筑生态文明

该项目以“科创+环保”为视角,依托华理过程装备与控制等学科优势,历时3年自主设计、研发出具有3项国家专利、4篇核心期刊论文的ICE智能垃圾桶,突破5项技术瓶颈,用科技创新成果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难题。10年的奉献与坚守,使得该项目荣获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特等奖、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全国金奖、上海高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所依托学生社团环保协会连续两年被评为“榜样100”全国最佳大学生社团。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中青报、搜狐、网易等10余家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

2010年到2020年,“垃圾银行”项目已经坚持了10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分类习惯倡导到如今的科技助力环保,始终坚持公益环保的初心。不仅将环保理念付诸于公益实践,更让公益志愿服务于社区治理。在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愿景下,书写新时代大学生“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崭新篇章。

希望“垃圾银行”的点滴努力能够浇灌未来城市文明,延续十年华理人的环保传承,将“垃圾银行”项目进行到底,做垃圾分类的时尚达人。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