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东方医院“无声有爱”助聋门诊志愿服务项目

2023-11-09上海志愿者

相信每个人都有就医经历,那么有没有想过,听不见、说不出的聋人该如何看病呢?2012年,在一次特殊的义诊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发现了聋人的就医需求,创立了全国首个“无声有爱”助聋门诊。2022年国际聋人日前夕,上海市东方医院选择用重回起点的方式为“无声有爱”助聋门诊庆祝十周年生日,在门诊大厅,一场特别的健康咨询活动面向聋人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口腔保健、脊柱关爱……集健康科普、疾病咨询、康复管理一体化的助聋服务正在进行中。这是新的探索,也是爱的延续。

十年未变,每周五下午,是属于“无声有爱”助聋门诊的特别时间。各个诊区都会在醒目位置摆好绿色的助聋门诊日标识,每位手语翻译和志愿者都佩戴好代表自己身份的胸牌,而前来就诊的聋人在登记之后,也会拥有一张专属的“笑脸”标识。为什么要为每位聋人患者佩戴“笑脸”标识?原来,曾有位俞老伯由于不熟悉医院环境,加上迫切看病的心理,在就诊过程中不小心与助聋志愿者走散,由于俞老伯听不见,传统“呼喊”找人的方法行不通,也没有留下联系电话,助聋志愿者花了很大精力才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同时,聋人在享受优先服务时,也会被误以为是插队,容易引发冲突。因此,医院为聋人配备了专属标识,笑脸标识应运而生。

在助聋门诊时,医生身旁摆放的平板电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里面有线上翻译平台,通过观看聋人的手语实时将翻译结果传递给医生,这是“无声有爱”助聋门诊积极探索的线上服务模式。随着助聋门诊的影响力不断扩展,非助聋门诊日就诊的聋人以及住院聋人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为了满足这部分病人的就医需求,社工部尝试开展“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打破服务时间与空间的区隔,也将助聋门诊服务拓展至急诊和病房。

前不久,聋人患者蔡先生由于腹痛通过助聋门诊入院治疗。在院期间由于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原本预约的肠镜检查不得不取消。为了解蔡先生的困难,保障治疗安全进行,医务社工通过线上视频邀请手语老师进行实时翻译为其耐心讲解打消顾虑,同时也向医护人员普及了聋人的心理特点,切实帮助聋人和医护人员解决沟通难题。

十年来,“无声有爱”助聋门诊累计开诊437次,3662人次志愿者参与助聋服务,志愿服务时长14364小时,惠及11093名聋人。在“无声有爱”助聋门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医院为聋人开辟了助聋服务,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更多聋人的需求。

在一次外出就餐时,来自香港的助聋志愿者叶老师看到了一名聋人在用手机跟服务员交流,但服务员并没有理解聋人的意思,于是叶老师便用手语和聋人交流,最终帮他找到了想要去的地方。“不只是就医,聋人也有教育、就业、法律、养老等多方面的需求,他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长于聋人家庭的手语翻译边老师说。助聋门诊打造的无障碍就医绿色通道,成为“无声世界”通往“有声世界”的桥梁;助聋门诊的持续效应,也将拓展社会对聋人群体的关注,为营造助残、爱残的社会氛围助力。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