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民生 完善功能 促进志愿服务优化升级

2016-12-26上海志愿者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成立于199511月,是一个以居住生活型为主的居民集聚区,辖区面积5.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万人,目前有11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建制村。

新成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称中心)成立于201411月,20158月搬迁至嘉定区墅沟路536号。新成路街道以1900名党员志愿者为先锋,6621名注册志愿者、20支志愿服务团队为主体,坚持“全天候,点单式”志愿服务理念,以“邻里守望、天天服务”为主线,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人人享服务的格局,切实发挥了中心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一、功能优化,在结构升级上下功夫

1、硬件设施到位,形成良性互动。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将由社会企业所有的房屋承租,配备给中心专门使用的办公室、资料室、展示厅,另有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共用的培训室等。2015年,街道投入40余万元用于中心硬件装修、设备添置,建成全区首个“志愿者之家”,实现了专人负责、专项经费、专用场地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中心在新址启用后,办公环境、活动场地、硬件设施等在嘉定均名列前茅。中心志愿服务形成了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主动要求加入,场地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互动性和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许多居民和志愿者来到“志愿者之家”,纷纷表示“这里给人感觉很温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2、公开服务信息,实现供需对接。立足于社区居民的需求实际,推出了第四次升级改版的志愿者通讯录,发放到辖区近3000户楼组长、残疾人和独居老人家庭。2016版志愿者通讯录中,主动公开志愿服务信息的志愿者有222人,按照服务类别建立20支志愿服务团队,并推举团队领袖。街道开通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e嘉人”,作为志愿者通讯录的升级版和信息化版,方便居民随时随地点击获取服务信息。筛选、优化服务项目,每月更新服务菜单,通过“e嘉人”微信、《新成社区》报、易拉宝展出同步公布,使志愿服务供需更好对接。新成路街道于2012年开展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化工作,在全市首创推出志愿者通讯录,求助居民根据志愿者自愿公开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信息,可找到相对接的服务项目及志愿者。在中心平台,志愿者天天有活动,居民群众日日享服务,点对点服务精准,面对面服务便捷,居民受益广泛。

3、满足群众需求,坚持项目孵化。以“党政关注、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为导向,围绕群众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文化教育等需求精心项目设计,重点推出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养生课堂、月月有戏、知青探访、摄影沙龙、成长课堂、乡贤讲堂、金融理财等十余项常态化的服务项目,深受群众欢迎。摄影沙龙最初仅10余名成员,现在每月10日固定活动时总有近60人出席。今年,中心与“阿拉环保”和浦发银行嘉定支行合作,新推“电子废弃物安全回收”和“家庭理财公益大讲堂”项目,同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响应。对群众的要求及时关注并加以改进,志愿者人手一本《志愿服务情况记录本》,领袖负责汇总统计本团队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做到志愿服务记录准确、及时、完整。

二、服务内生,在亮点纷呈上做文章

1、建立“内生”制度,盘活服务资源。不搞“嵌入式”,而是激发“内生因素”,培养“精神土壤”,“长出”本土志愿者。志愿者找到自己的情趣与爱好,激起对本地的乡愁,实现自身价值。中心整合区域资源,奋力营造社区同努力、社会齐参与的良好氛围。与上海金融理财师协会、迎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推出享理财金融服务、医疗咨询、保健等项目,与街道文体中心、团工委、妇联、综治等部门合作,推出暑期课堂系列活动,将各文明创建单位、小区的几十支志愿服务团队纳入中心统一调度,长期开展创城宣传、平安巡防、交通文明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的联动推进,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2、强化团队意识,服务涵盖辖区。推举团队领袖领衔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群众欢迎的品牌项目和团队,推动志愿服务团队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提升。20名志愿者杰出代表带领20支优秀团队参与五十余项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名称带有团队领袖个人色彩,如:王石头休闲服务团队、星宇网通服务团队、杜銧绿化服务团队等,团队领袖树立起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标杆,众多志愿服务团队成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重要力量。街道12个居(村)委均建立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站,做到志愿服务站在居民区全覆盖,各志愿服务站与中心均按照上海志愿者VI系统要求统一标识、统一挂牌。中心对各志愿服务站实行双月考核,对项目运作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过程监督和成效评估。

3、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培训体系。街道每年开展志愿者评优活动,在“三五”学雷锋主题活动上进行表彰,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和美誉度。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组织免费健康体检、赠送党报党刊、赠送服务工具。中心建立了变“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为“日常关心、四季如春”的长效机制,体现志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中心完善了系统的培训制度,针对团队领袖、团队骨干、志愿服务组织者、志愿者等不同对象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任务。今年以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礼仪、医疗急救、微信应用等培训16场次、培训5030多人次,服务团队培训率达77%

三、落实到位,在成效凸显上花气力

1、树立凡人明星,弘扬志愿精神。近来年,街道相继编辑出版了《最美的人》、《美丽新成》、《精神地标》、《寻找乡贤》、《放歌新成》等一系列以志愿者真实事迹编写的汇编本、以优秀志愿者为原型创作的文艺作品。2013年,原创歌曲《老张》被确定为新成路街道志愿者之歌,同年5月,被区委宣传部确定为嘉定区志愿者之歌。此后,《做个好人》、《乡里乡贤》等一系列歌颂志愿者的原创作品相继推出,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更多市民群众见贤思齐,加入志愿者队伍。

2、构建邻里关系,重塑“熟人社会”。随着中心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志愿者选择打开家门、走进中心参与各类服务活动,通过互助、互帮、互学、互乐的形式,志愿者和居民们在这一平台上相识、相熟、相知,社区居民开始重新塑造新型邻里关系。志愿者对居民的呼声真心听,对困难的群众真心帮,对惠及百姓的事真心办,做到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素质提高,把志愿服务真正做成了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3、名片效应显现,引发“新成”现象。中心建立两年以来,规范化的运行、日益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上海观察》、《新民晚报》、上视《新闻坊》等各级各类媒体均对新成路街道的志愿者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新华社内部刊物《内部参考》、《上海智库》、《内参选编》等载体还曾多次刊发专题报道,街道志愿者工作的经验影响扩大至更高层面。志愿者之歌《老张》、《做个好人》成功献演第四、第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邻里守望”志愿者通讯录项目被评为2014-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e嘉人”被评为2015年上海志愿服务最佳资助项目。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