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实际求发展促特色 让中心运作鲜活起来

2016-12-26上海志愿者

中山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心立足于社区需求与志愿者服务的平台建设,立足于志愿服务团队与项目管理协调的枢纽功能建设,至今,全街道拥有网络注册登记的志愿者4754名,活跃于交通文明劝导、助老爱幼、帮困助残、文化娱乐、治安巡逻、家园自治、社区治理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社区志愿者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时尚风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一、强化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作

中山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位于松江区迎宾路2号(南二楼),总面积约为230㎡,分4个区域,其中,展示厅60多㎡,内设“志愿者激励、志愿者风采、服务项发布、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心语、志愿笑脸树”等版块;办公室30多㎡,配备2套完整的办公信息化设备;60多㎡能容纳80多位志愿者培训的“道德堂”;以及供文体辅导员集训和志愿者活动的多功能厅80多㎡。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由街道文明办负责人兼任,社工张建华自2014年起担任专职执行主任。此外,按照年度计划及阶段性工作要求,还配备项目助理12名,具体负责本街道的17个志愿者专业团队和16个居民区志愿服务站的197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事务协调工作。

按照市级信息终端运用建设的要求,建立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下属16个服务站点的“志愿云”网络系统服务平台,已完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下属站点的“团体情况登记”信息更新和部分网络注册志愿者实名制登记的(18项)信息完善工作,所有居委会志愿服务站都已开展服务项目的网上发布、志愿者网上预约、负责人认证同意、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和志愿者服务结项等网络平台业务;在做好市教委‘博雅网’高中生社会实践电子操作信息录入的同时,收集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度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库的录入。

二、强化规范化管理、接地式设计

社区志愿服务的对象是居民,志愿者也主要来自社区。为实现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及时对接志愿服务需求,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完善志愿服务功能。中心分别于今年3月及6月,向社区各单位和居民发放了100份志愿服务需求问卷,召开了志愿服务供需信息的座谈会;结合区域单位志愿者团队和居委会志愿服务站的实际,探索“社区志愿者服务需求菜单式”对接机制和居委会志愿服务站服务项目申报、核查、审批机制。我们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志愿服务站站长例会,用于经验交流、沟通了解志愿者愿望和指导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我们做到每季度收集一次志愿服务站的服务情况季报表,及时掌握志愿者招募情况、服务站培训和服务情况、收集并发表志愿者先进事迹或典型案例。

志愿中心一直立足于社区自治,引导、推动项目设计要受老百姓欢迎、有实际意义、补政府短板。在服务站站长例会上学习讨论“百步亭”志愿服务特色亮点时,北门服务站的万木兴站长受到启发,提议组建由骨干志愿者轮班值勤的“自行车巡访队”,在小区骑骑停停中接待处理居民的诉求或意见、及时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后经中心的归纳总结,街道领导调查研究,对全街道5类同的居民区服务站开展试点,建立了由居委会干部带班的志愿者骑车巡逻机制

在松东路80弄的“农夹居”城中村,宅基房居民因无物业维修养护而困扰,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在日常调研中了解到80弄里有一居民叫姚昌富,系汽车修理厂退休,他身体好、会修理、愿奉献,便指导组建了以姚昌富为主的,立档建卡的“物业维修直通车”的志愿者团队,实行了宅基房主与志愿团队的昼夜联系服务机制。

在老城区的南门服务站,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和居民“自治家园”实际,中心指导志愿服务站率先开展自治巡查,制定了(发现随便停车劝规范、防盗门敞开时劝关闭、垃圾乱扔劝文明、有乱堆物时劝清理、损绿乱种劝规范)的“巡查五劝”机制;组建了早晚跟踪劝导的车管组,创建了楼道堆物志愿者包干到户的“群治劝说法”,志愿者在服务与自治中,美化了小区环境、融洽了邻里关系、提升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强化专业化培育、项目化服务

建立了“三级”培训制度,即服务站培训新招募志愿者、志愿服务中心培训注册志愿者、街道文明办集中培训骨干志愿者。今年元旦期间,邀请公安消防对骨干志愿者作“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安全专题培训,元旦春节期间建立了23支节假日安全“双禁”志愿者劝导队;在交通文明整治活动中,举办了“交通文明我参与”路口劝导志愿者培训班;对各服务站定期举办了“东方讲坛”“健康养身”“志愿服务百事通”等专业系列的志愿者培训活动。

街道文明办推行“一居一特”的志愿品牌项目创建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项目化。在动迁安置的“蓝天一村”,培育了以“居民意识宣教、邻里和睦互助、家庭矛盾协调”为内容的“王美华调解工作室”,通过分批培训和志愿者团队成员的言传身教,使动迁农民逐步适应居民小区的生活,养成言行举止遵守“文明公约”的习惯。建于九十年代松江城乡结合部的环城小区,“小红帽送餐服务队”在站长陶美芳的组织下,几年如一日的为社区独居、困难老人、残疾人送餐、送菜,暖心服务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宋云飞慈善工作室”,十几年坚持慈善公益,为贫困家庭累计募集、整理、发放捐助衣物十万多件。蓝天二村的“锋尚公益”平台,探索建立了集志愿者招募、社会组织参与、志愿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时间的兑换等自主运作的体系。目前有爱心直通车、阳光伴你行、夕阳文化苑、娘舅帮帮乐、亲子最时光、视觉督查团等主要的运作项目。

几年来,中心按照“规范、专业、高效、激励”的“社团式、项目化”志愿服务新要求开展业务培训;坚持“就近、方便、自愿”的前提,培育区域内的企事业党团组织、志愿服务机构、志愿者团队、民间互助团体等参与社区志愿者团队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为志愿者实现互动交流和服务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广大志愿者在社区实践的舞台。

四、强化制度化督导、荣誉式激励

为实现需求导向、供需对接、项目指导、激励成长等志愿服务管理目标,中心建立健全了《中山街道志愿者团队带头人管理机制》《中山街道社区志愿者培训机制》《中山街道志愿者晋级机制》《中山街道社区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旨在整合和协调各类社区资源,推进志愿服务需求有效对接。依靠各志愿服务站的站长对小区人文熟知、服务需求了解的优势,在监督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跟踪志愿服务项目质量,及时反馈信息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探索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志愿项目为引领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培育机制,并通过对团队和志愿者典型事例先进事迹的媒体报道,依托志愿中心展示厅、《今日中山》报刊和组织的表扬激励,不断调动和激发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主动性。根据《激励保障机制》,形成以精神奖励为主,荣誉授予为主要形式的特色激励。2013年中山街道志愿服务事迹报告暨表彰大会上,区委副书记为街道的6个党员工作室项目及居委会志愿服务站的16个团队和企事业单位的36位志愿者之星表彰激励。2015年末,经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民主评议和积分制评估后,街道举办了“筑梦府城中山, 共建美丽家园”的志愿者授牌仪式,邀请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为259位奖牌志愿者表彰。

五、强化典型示范、特色引领

重视发挥榜样的力量,整理汇总了志愿服务的典型事例,制作了宣传版面在全街道各小区中巡回展示,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弘扬和传播“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辖区内也涌现了一大批志愿奉献的先进个人。如: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全国“好心人”洪照生,中华慈善奖获得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提名奖获得者宋云飞、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万木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孔凤英、上海市优秀志愿者蒋木根等。我们用“一居一特”志愿项目创建活动,“金银铜”牌志愿者评选活动,引领街道志愿服务工作朝着更加接地气、展活力、有成效的方向发展,营造“我是中山人,我是志愿者”的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随着中山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的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始终坚持提供更加专业完备的资源、技术支撑,始终秉承“项目有趣、就近方便、激情励志”的初衷,相信我们的志愿服务必将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参与进来,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必将前景无限。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