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崇明竖新镇:深耕红色文化 点亮文明实践

2021-07-20上海志愿者

为更好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竖新镇将文明实践活动与传播红色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红色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队,使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文化“亮”起来、红色资源“用”起来,为全镇文明实践不断注入新动力。

 

“五老”宣讲团茅德忠在村里开展党史宣讲

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红色精神

今年,竖新镇成立由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党员、“巾帼”代表和“五老”代表组成的党史宣讲团,推进党史宣讲进机关事业、进村居企业、进文明实践点、进学校卫生院、进红色教育基地等92个基层点位,打破传统党史学习资源的“次元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全覆盖。

“现在镇村两级组织为我们老党员、老同志提供了较多的志愿服务平台,想要不忘党恩,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还是机会多多、大有作为的。尤其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根据自己曾经学过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特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拥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茅德忠如是说。

竖新党史宣讲团用具体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生动的案例把红色故事做成对群众胃口的“农家菜”,让人民群众品味红色故事,增强爱国爱党情怀,传递正能量,让这座魅力小镇发展得越来越好。

 

巨幅五谷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丰富红色文创 做亮红色文化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竖新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花开中国梦回眸百年路”主题作品展,向群众展示以“花博会”和“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摄影、书法、烙铁画、五谷画、蛋雕等文创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一幅名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巨幅五谷画,整幅作品长3米、高1米,以中国红为主色调,选取了天安门广场、一大会址、遵义会址、万里长城、党旗等红色元素,远远望去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我在制作这幅画的时候,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场景融入其中,以此来展现我们党走过的百年辉煌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谷杂粮工艺画代表性传承人洪有进说。创作者把自己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认识和感悟融入作品中,精湛的技巧结合真挚的情感,红色文创作品展吸引了大批党员群众前来参观。

“七一”前后,竖新镇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姓舞台”“送戏下乡”“曲艺专场演出”“我们的节日”“玉兰文化节”等庆祝活动,由各村居文明实践站的文艺骨干自编自导自演,将红色文化融入文艺演出中,通过沪剧、小戏、快板、歌舞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们参观上海雷锋纪念馆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雷锋的一生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但他就是用点滴小事谱写了一支动人的奉献之歌。从农村到工厂再到军营,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夸赞他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位于竖新镇前卫村的上海雷锋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们讲述雷锋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暑假期间,雷锋馆通过开展学生讲解员体验、学雷锋志愿服务、夏令营体验等活动来丰富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目标。

近年来,竖新镇在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奋力打造“红色文化之乡”。目前已先后建成上海雷锋纪念馆、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界宅”事件纪念馆、施家河沿地下党斗争史展览馆等红色文化场馆,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也在积极申报修缮建馆中。同时,竖新镇致力于将红色馆址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陈列文物、图片、视频、油画、雕塑、模型以及虚拟影像等技术手段,打造可参观、可阅读、可融入的红色空间,形成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动效应。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