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70岁上海阿姨的方舱声音吗?来看她的最新心声

2022-06-28浦东文明 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武银屏,也是大家通过微信语音熟悉的二舅妈。”近日,在2022年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现场,小编第一次和武阿姨线下见了面。她依旧讲着上海话,语气依旧亲切平和。

在此次疫情期间,武阿姨通过微信,向亲友讲述了自己从感染新冠肺炎到痊愈回家以来的经历。正是这段语音,展现出了一位老党员、社区基层工作者和上海市民的精神品格,收获了公众的千万点赞。现场聆听她回忆那段经历,仍能被她的正能量所感染。

武阿姨是沪东新村街道北小区的居民,也是一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998年开始,她在社区里做了10年的民政干部,2007年退休后回到自己住的北小区,兼任居民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发挥余热。

“我们小区很大,有95个门栋,居民超过了5000人。3月,上海疫情暴发,我想自己是个党员,应该站出来,守护大家的安全。”在此轮疫情中,沪东是最早成为中风险地区的区域之一,武阿姨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便冲在了抗疫一线。最开始,她配合居委做小区人口统计工作,一家家上门统计人数。早上6点到居委会报到,有的时候配合医生做核酸采样,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

到了4月初,武阿姨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有点发烧,就停止了志愿者服务,“后来抗原测出来两条杠,其实当时我心里是有点害怕的,后几天我就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头疼、肌肉酸疼,尤其是嗓子干,感觉药片也咽不下去。”武阿姨回忆道,4月16日中午12点左右,她接到了疾控部门的电话,被通知确诊阳性,“既然政策规定了,我自己是党员,就带头服从政策,把洗漱用品收拾好就准备转运。”

在网络热传的武阿姨的语音中,她袒露了自己在方舱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里面的居住条件、医疗志愿服务等,“在方舱里,‘大白’、志愿者们都很好,他们经常鼓励我吃好饭晒晒太阳,散散步,这些话听上去就特别温暖。虽然人在方舱里,医疗物资都有保障,每天都有鸡蛋牛奶,心也就定了。”武阿姨觉得自己有责任说出真实的情况,也希望大家不要恐慌。

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阶段,武阿姨的这番话传递了乐观积极的态度,给了大家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方舱,她也没有闲着,“我虽然年纪大做不了重活,但可以干点轻松的活,服务大家。”那段时间,武阿姨每天起来先把自己住的楼层清扫一遍。遇到一些年纪大的病友,就帮他们烧烧水。拿饭的时候,也搭把手,把盒饭给八十几岁的老人送去。

4月22日,武阿姨出舱回家,受到了社区干部、居民们的热情欢迎。“回来后我发现,大家都井井有条地生活着,心里也轻松多了。”经过居家健康监测,武阿姨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重回小区志愿者岗位,“接受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和关心,我想把它们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

接下来的日子,武阿姨每天会帮楼道喷洒消毒水,还将正能量的消息分享到楼道微信群。随着防疫形势不断向好,小区防疫要求转为定期进行抗原检测,武阿姨又忙着帮助年长的、没有手机的居民上传检测结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生活回到了正轨,大家重展笑颜。

站在会场,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武阿姨说,从没想过可以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就是上海最平凡的普通人,做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分内事,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她说,自己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我们居委一位社工的70岁父亲感染了,都没有时间回家;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昼夜关心着社区,也无暇顾及高考的女儿;许多年轻居民主动站出来,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街坊邻居团购、买药……”

6月1日,武阿姨早早地出了家门,她先是在自家小区里转了一圈,接着到周边自己常去的地方瞧了瞧。“还是老样子,没啥特别的变化。”武阿姨重新找回了熟悉的感觉,如常的上海回来了。

武阿姨说,在她的那条方舱语音下,许多人留言说,被她的乐观大度打动。她认为,其实普通人的拼搏付出、守望相助,正是上海这座城市文明的底色与亮色,“这场疫情,上海挺过来了。我相信,我们的上海,会越来越好!”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