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志愿虹桥推动“三情家园”共融

2019-08-08上海志愿者

虹桥街道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西南部,辖区面积约4.0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8.74万人,其中境外人员2.2万人。作为上海早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辖区内有全国唯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市著名的国际社区—古北新区,还有传统老式居民小区。作为社区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虹桥街道充分发挥志愿工作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以志愿服务理念为桥梁,以志愿服务项目为纽带,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媒介,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先后培育了全国道德模范朱国萍、顾泉雄,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王煊熔,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市民诺扬等一大批道德典型和志愿服务领军人物。

 

七彩虹桥串起缤纷志愿服务联盟

85日,我为王阿婆去南京路的第一食品买了绿豆糕。”18年前,家住虹桥街道虹储小区的刘阿姨首次在“爱心存折”上记下一笔。

1998,虹桥街道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从国外义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得到启发,创立“时间储蓄银行”,这也是首个诞生在上海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通过“互帮互助”这一朴素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和始动力,让志愿服务理念在虹桥萌芽。

时光流转,虹桥的志愿文化也在不断深化发展。继“时间银行”之后,“我的家我接待”古北市民中心值班接待、“为爱举手——红十字献血志愿服务”、“暖情”志愿服务系列……一个又一个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入社区,服务百姓。截止目前,“七彩虹桥”系列品牌项目共有5大类20多个,虹桥志愿服务网吸引注册志愿者人数1.3万,累计服务辐射人群已经达到7万多人。

不仅如此,虹桥社区区域内还建立起了市、区级志愿服务基地13个,市、区级文明单位15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9个,另有广播大厦、上海油画雕塑院、在建的国际舞蹈中心等文化资源,通过志愿服务这根纽带,串起一支各显其能、各尽其责的“志愿服务联盟”,促进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社区共识架起中外志愿服务之桥

在虹桥社区,除了以虹储小区为代表的传统居民区,其实还有以古北国际为代表的国际社区,以及以虹开发为代表的商务区。“虹桥街道地域特点突出,人员结构多元,文化交流碰撞频繁,志愿服务现已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中外居民公益理念的共识,架起中外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之桥。”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小巧可爱的荷包、图案隽秀的碗碟、精致搭配的茶具……在黄金城道上,每半年由日籍居民发起的“古北太太慈善义卖”会在此举行。世界各国的太太们都会拿出自家的闲置物品来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在当地建造希望小学。

在虹桥社区,像这样的境外志愿者服务团队还有很多,比如菲律宾籍人士领衔的“乐贤荟”国际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新生等。针对虹桥社区里境外人士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特点,一座中外居民志愿服务的彩虹之桥被驾了起来。

通过发挥彩虹之桥的枢纽作用,志愿资源库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除了凝聚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更吸引了众多洋居民和领事馆的参与。目前还有“洋啄木鸟队”、台湾太太俱乐部、古北辣妈会等多支境外志愿服务团队加入。

 

四“链”结合推动“三情家园”共融

其实,在这些项目愈发繁荣开展的背后,是虹桥街道志愿服务的四个“链”在充分发挥着抓手作用,即组织链、项目链、评估链和关爱链。

1+16+13”的多层级志愿服务组织链,有效串联起了虹桥街道的1个彩虹之桥志愿服务中心、16个居民区学雷锋志愿者站和13个志愿服务基地,通过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志愿者招募、项目运作、业务培训、申报推荐等流程,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在具体的项目上,虹桥街道建立起了“居民区提出需求—区域单位资源配置—社会组织专业设计-社区综合统筹”的志愿项目运行链,使得志愿服务项目可以进入常态化运行的顺畅轨道。

此外,评估链加大了对志愿工作三主体,即志愿工作组织者、志愿工作团队和志愿者个人的考核和评估。比如将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纳入责任部门和居民区年底工作考核体系、将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的评选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先进评选的年度计划等。

值得一提的是,虹桥街道还有一环贴心的关爱链:每年为社区优秀志愿者订一份报、进行一次优秀表彰、送上一份新年慰问、开展一次“我想为你点个赞”社区报媒体宣传,通过这“四个一”系列活动,把对他们的关心激励落到实处,激发志愿者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内生动力。

有了这四个“链”为抓手,虹桥的“三情家园”建设更加顺畅。无论是传统居民区的“亲情家园”小区自治建设、还是国际社区的“融情家园”共治交流融合,亦或是商务区的“暖情家园”区域化党建联建,都洋溢着浓厚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氛围。(上海市文明办供稿)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