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江南新村居民区

2020-11-11上海志愿者

在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有一个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的老小区——江南新村。“江南”之名取自被誉为“中国第一厂”的江南造船厂。年过花甲的江南新村并未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感,漫步“江南”,绿意盎然,处处整洁清新,“江南韵味”满溢。

“小分子”实现总动员

——户户都有“我家人”,人人都是志愿者

江南新村现有居民1.1万人,小区居民说起“我家江南”,无不充满自豪,大家都说江南的温情和惬意,离不开江南的“我家人”。这些为中国造船事业默默贡献的工匠们,带领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不断凝聚文化共识,营造“议有序、行有矩、邻有助、亲有度”的良好社区氛围。“江南匠心舫”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居民千件事,一张“志愿网”全覆盖。近年来,江南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编织“1+3”志愿服务组织网。“1”是由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律师、社区党员、优秀群众等志愿骨干力量组成的“江南匠心舫”志愿服务平台。“3”个志愿服务方阵,分别是13支居民自发组成的自治团队志愿方阵、以“块长-楼组长-楼层长”形成的网格管理志愿方阵以及联合8家区域单位和共建单位促进社区共治的多元联合志愿方阵。

在志愿力量的发动上,江南新村创新开展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同构对应设置,把小区划分为8个块区,相应设置8个党支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把党小组建在楼组上,形成志愿核心小组。统筹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业主代表组成的“三人志愿组”,党小组长负责党内动员,牵头开展志愿服务,协调社区共建共治;居民小组长和业主代表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社会动员;由此织成横向延伸到楼组,纵向到居民的志愿组织动员体系网,以深入楼组的“小网格”筑起社区志愿“大格局”。在江南新村,户户都有“我家人”,人人都是志愿者。“‘党员三先’引领亲邻社区建设”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船文化”淬炼品牌化

——活跃在亲邻江南社区每个角落里的“我家人”

江南新村里有处特别的景致——船型的文化长廊,北建船锚象征船首,木质船身有3位志愿者收集江南人在一百多年各个历史时期作贡献的珍贵史料,他们从二万多帧影像图片和大量文字资料中精选编排的版面,再现了江南造船厂的深厚底蕴与历史变迁。江南新村用“船文化+志愿服务”的模式,通过开展美丽楼道、环保船舫等志愿活动,推进美丽楼组建设,融洽邻里关系;通过核心志愿者的服务与宣传,以“船文化”为情感纽带,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志愿服务。例如江南“我家i车棚”里居民自发组成车管小组,志愿者们轮流排班“动态看”,江南党总支书记做客《直通990》介绍这套井然有序的“最美车棚”蜕变记和“自管自转”志愿工作法。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温度的生动实践,呈现江南社区志愿精神蔚然成风,匠心精神代代传承。

我家邻里汇 —— “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江南新村里1200㎡的开放共享空间,提供全时段、全人群、全方位社区服务。通过“公益365”“小苗成长营”“匠心乐耕园”等项目,吸引区域单位和社会组织对接,提供生活健康、为老服务、文体法律、亲子教育等“8+X”类146项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综合民生服务包,日均服务150人次。《中国社会报》5月25日头版刊载了江南“邻里汇”里志愿者服务百姓事、汇聚邻里心的故事。

我家少年宫—— 江南的人文资源既是历史变迁的珍贵记忆,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亲邻社区的生动教材。在江南,有一批为孩子们专设的志愿服务岗,雏鹰志愿者们跟着居民区书记、主任走街串巷当小巷总理助理、指导垃圾分类当小小垃圾库房库长,在家门口的社会实践平台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

我家健康站 —— 荣获2016年全国最美医生、2018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家庭医生朱兰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开启了医患“朋友圈”模式,为居民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青少年常见的“小眼镜”“小胖墩”,都能得到健康守护。

2018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江南新村,为扎实的志愿服务点赞。4月11日《解放日报》和4月16日《文汇报》先后头版报道了这群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我奉献的江南“我家人”。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