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有所乐,少有所学,这支落户普陀甘泉的艺术团哈结棍!

2024-01-29上海志愿者

艺术如何“接地气”?如何走到百姓的身边?成立18年,累计慈善公益演出达1800场,笑口常开艺术团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在全市范围内奔波,为社区居民送去一场场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同时,他们也是普陀区甘泉路街道“老有所乐”计划的重要一环,不断地为甘泉居民带来欢声笑语。

“为老服务”的念头

让他们凝聚在一起

笑口常开艺术团成立于2005年,是一支主要为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的文艺志愿者团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张履贵介绍,团队的宗旨是为文艺工作者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送戏上门,让人民笑口常开。艺术团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戏曲、曲艺、杂技、魔术等等。

早在2005年以前,张履贵发现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很强烈,当时他所在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与上海越剧院共建,为老人送戏,获得好评如潮:“过去看大师的演出,排几夜的长队都买不到票,现在走到我们面前来了!”这份经历给张履贵成立笑口常开艺术团埋下了种子。巧合的是,笑口常开艺术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柔桑当时正是上海越剧院的新人,也参与了送戏活动。2015年,王柔桑收到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的邀请,便一口答应加入了艺术团。

从最初的十几位,到目前40位左右活跃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累计已有120多人参加过笑口常开艺术团的志愿服务,其中有不少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张履贵说,入团要求一是有志愿精神,二是文艺素质达到一定水准。现在团队里有1/3的成员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或非遗传承人,他们承接商务演出可能有四五位数的报酬,而在这里只有一点交通费,但他们都非常乐意参与演出,因为知道有老人等着他们

笑口常开艺术团名誉团长、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龚伯康2016年加入团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说唱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自己的很多节目题材和老年人有关,随着自己年龄增长,深深感到与老人之间有共同语言,来到老人身边表演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鼓励。

工作室落户社区

作品走进百姓心里

十多年来,在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关怀和领导下,笑口常开艺术团不断地发展和壮大。2019年,笑口常开艺术团正式成为“甘泉长者关护联享荟”的成员单位,为更广泛的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2020年,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牵头下,艺术团在甘泉地区落户,并在志丹路228号成立了专用工作室。甘泉路街道党群办副主任吴文豪表示,他们的到来使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居民走出家门,坐在一起,相互认识,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工作室的成立也让张履贵有了更多的归属感,他把历年来有意义的照片和荣誉都搬进了工作室,他说:“这是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

电视剧《繁花》带来了“沪语热”,沪语也是很多老年人最熟悉的语言。笑口常开艺术团有四位主持人,他们都能用纯正地道的沪语主持,让观众倍感亲切。

语言拉近了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而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做好志愿服务,还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龚伯康说,上海说唱要让大家听得懂就要与生活挂钩,比如,他曾在节目中讽刺“啃老族”,演出结束后有两位老人特意找他聊天,表示自己深有同感。另外,志愿服务的时间有时候是临时确定的,对此,龚伯康也曾在商演和志愿之间做过思想斗争,但想到很多老年人等着他,他决定放弃部分商演的接单。

对王柔桑来说,艺术团演出与本职工作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时间”。一般越剧正式演出的时间在晚上,演出结束兴奋感还会持续,因此王柔桑养成了“夜猫子”的习惯。但在笑口常开艺术团,经常早上7点就要集合,看着前辈们早早到达,她也只能尽力调整自己的作息。

另一大区别是“空间距离”,王柔桑说,平时去养老机构服务,往往并不是在舞台上,而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唱过去。有一次,她刚踏进一个房间,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好,就被屋里的一位老人轰了出来。志愿服务的领队说:“你不要走,他其实是要听的”。原来那位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他对陌生人进房间这件事很抗拒。于是,王柔桑就轻轻地将房门打开一条缝,透过门缝为屋里的老人唱戏。后来,房间里面渐渐安静下来,这位老人其实很认真地在听。

有苦更有甜

把欢乐带给更多人

张履贵今年已经是八旬的年纪了,带领这样一支团队绝非易事:“前面两位团长因为个人健康原因都离开了团队,就剩下我一个人。我们是做公益的,更重的担子要靠自己挑起来,在几位副团长和团部班子共同支持,以及在那么多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使笑口常开艺术团在志愿、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王柔桑表示,有一段时间艺术团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她绞尽脑汁拉来一笔小小的赞助,看着团队“起死回生”,她感到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也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团队。龚伯康乐观表示:“我想我们笑口常开艺术团有一个艰难的昨天,有一个成就非凡的今天,更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除了为老年人举办公益演出,笑口常开艺术团也走进了校园。张履贵自豪地说:“我们团队曾经到过中国矿业大学,演了三场,场场爆满,都是学生,当时鼓掌声、叫好声把顶棚都要‘炸破’了!”艺术团演出还与社区非遗传承系列活动进行联动,龚伯康走进子长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暑期课程,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演绎原创上海说唱作品。

谈起对新一年的期待,张履贵的计划已经做到了2025年。他说,接下来要为甘泉街道的居民表演更多的节目,以及到全市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演出。2025年5月20日将是艺术团成立20周年,他希望到时候累计慈善公益演出可以达到2000场。同样,艺术团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关注社会,关注老人,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传统文化。

扫一扫关注

上海志愿者微信

分享